支部介绍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支部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7-1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所做的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21世纪中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需要新思想,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全面阐述了新思想的目标、基本矛盾和总任务、总战略,为今后中国社会健康稳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标、道路和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开辟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解决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解决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经过长期努力和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到追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已经进入激动人心的新的历史时代。

新时代的开启,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汗水结晶。由于坚持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快速稳健增长。中国的GDP总量从1978367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8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从全球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按目前年增长6.8%的速度推算,再过十年,中国的GDP总量将再翻一番,到达160万亿元人民币,很可能超过美国,跃升到全球第一位。中国正在强起来。

新时代的开启,在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则表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可能,把中国社会推向新时代,中国已经从温饱社会、小康社会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新时代的开启,意味着新奋斗目标和新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描绘了新蓝图新愿景。从现在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期,再奋斗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开启,需要新思想,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是现代中国仁人志士追求了一个多世纪的伟大思想、发展道路和宏伟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道路面临严峻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新发展和重大理论创新;是根据新时代的历史要求做出的实践总结与理论选择;明确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变和新目标、新任务、新战略,新的发展方式和新举措;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的开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十九大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指导、新要求、新理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研究。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理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分析、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构建、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社会发展、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应有的学术探索和理论贡献。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伟大的时代激发深刻的思想,伟大的目标需要科学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

 
常用链接
校园公交车 > 校园地图 > 教育基金会 >
校园公告 > 实用信息 > 校友总会 >
地址:长春市凯旋路3050号 邮编:130052 电话:0431-86906844 吉ICP 15658455854852
版权所有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与数理学院